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 重庆
中美贸易战给西部高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
编号:CCF-19-YOCSEF重庆-3FV
2019年11月23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重庆分论坛(CCF YOCSEF重庆)在重庆三峡学院举办了以“中美贸易战给西部高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为题的论坛。
此次论坛由三峡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物联网与智能控制技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论坛邀请到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郭松涛教授、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熊江教授、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联合会副会长孙钻作引导发言,共有来自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6家高校和中兴通讯、中科曙光等8家企业的15名代表参与了此次论坛。
首先,执行主席冯玉明介绍了举办此次论坛的背景,美国制裁我国科技公司、封杀部分高校、限制赴美留学访问的政策陆续出台,这种激荡变化为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是嘉宾引导发言环节。
一、 郭松涛教授,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YOCSEF重庆分论坛主席、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郭松涛教授针对“中美贸易战对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质量影响”问题作为了引导发言。从中美贸易战的根源、对高校引进师资的影响、如何制定合理政策应对等方面论述了中美贸易战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影响。贸易战的实质是中国的经济的崛起,为了突破目前困境,首先应该增强内功,教师应该打造金课,杜绝水课,然后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才能真正解决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短缺问题。
二、 熊江教授, 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熊江教授作了题为“中美贸易对三峡库区高校智能化人才培养的影响”的引导发言。首先,指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行业的发展,大数据相关人才将会拥有更多发展机会。但是,三峡库区人才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留不住人才,比如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库开发、数据管理、数据科学家等较为缺乏。其次,随着中美摩擦,美国对中国进行限制,大数据相关人才到三峡库区的可能性更加减少,这使得三峡库区的高校引进高端人才难度更加增加。最后,他指出,要解决目前困境,高校必须要与政府、企业协调,步调一致才能解决好问题。
三、 孙钻,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联合会副会长
孙钻针对目前中美摩擦造成的困境作了题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导发言,他指出,随着美国对中国的限制,中国可以看做全球的一个区域,中国可以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就业合作、奖学金计划、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独立发展,也可以与其他区域合作。美国对全球最大的加工基地发起的这种限制,虽然会造成我们的阵痛,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这种阵痛早晚会过去,中国的崛起是美国限制不了的。关于留住人才,他说最重要的是要制作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这需要企业、学校、政府等多方面合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土壤,即使美国没有对中国进行限制,我们也留不住人才。
引导发言结束后,参会代表合影留念,紧接着进行的是本次论坛的思辨讨论环节。
讨论思辨环节
来自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的Onasanya博士认为中美摩擦可能起源于2025年中国高质量产品制造,美国对中国的限制并不是好事,对于培养学生有重要影响。在他们国家,培养的工程类学生都需要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如果中国的企业由于美国限制发展不好,会影响实习学生的成绩,自然会影响到人才培养。他从送学生到美国学习的费用以及请美国高端人才到中国授课的费用比较中得出结论:送学生到美国学习的费用要高于请美国老师来中国授课。他还分享了自己到国外去学习后必须回国工作若干时间的经历。他认为,我们中国也应有相应政策。
重庆邮电大学的黄颖博士介绍了自己学校国际合作的情况,从教材选取上看,国外的教材难度远远大于国内的教材,中美贸易摩擦也拉响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警钟,中国教育体制中多年累积的问题,正好借此机会进行改革。他认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责任心、诚信需要加强,企业需要与高校联合培养学生,避免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用人环境需要改善才能留住人才。
重庆三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余红宴博士从如何培养人才入手,以“平均的终结——如何在崇尚标准化的世界胜出”为题探讨了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问题,并且分享了他所阅读的几本书。他认为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即使没有中美贸易摩擦,我们也需要培养人,我们的培养机制不合理,需要改进。
重庆三峡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张先休博士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要发挥我们的智慧,考虑东西部高校的差距,引进重点人才,学校进行制度改革,不但把人才引进来,还要留下来。同时,他还对校企合作中对企业老师的评价体制进行了建议。
中科曙光的唐承艳老师从自身求职说起,认为目前我们的学生存在动手能力差、自主学习有问题,他认为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自学,让他们有危机意识,时刻保持学习状态,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国外引进人才也未必非常优秀,也未必能够适应我们环境,况且非常优秀的人才选择西部的可能性不大,不如我们自己下大力气培养自己人才。
重庆三峡学院物联网与智能控制技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的冯玉明教授从地理位置的差别引进师资的差异,阐述了重庆三峡学院在引进师资方面所遇到的困惑。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他提到,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过师资不匹配、对企业师资监管难是问题的关键。同时,他还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本科生的影响以及对高端人才的影响。
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通,介绍了提前布局的重要性,现在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能力,这需要老师教,老师也需要提前布局不断进行训练,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式。
前来参加论坛的学生提到“为什么我们需要到国外学习呢,难道国外真的比国内好吗?”
针对这个提问,郭松涛认为,一个国家如果科技能力强,那么他们的师资也会强,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会强。国家科技能力是与人才能力相辅相成的。过去,我们基础差,甚至连教材都没有,那么出国肯定学的东西比国内多,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中国的科研环境日渐好转,出国也未必能够学到比在中国更多知识。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出国,为什么还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呢?最主要原因是我们到国外或者高端人才来中国,能够更新我们的观点,能够促进我们改革制度,优秀的制度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针对同一个问题,冯玉明认为,到国外去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能够改变自己已有的一些观点,目前国内环境越来越好,很多留学生也来中国学习,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另外,他鼓励学生走出去看一看,学到本领后回国建设祖国。
最后,在场的嘉宾和参会者围绕“中美贸易战给西部高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这一主题,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创造环境三个方面展开了长达3小时的激烈思辨讨论,论坛观点如下:
1. 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这是中国日益强大的表现。美国对中国的限制,只能限制的了一时,限制不了一世。
2. 大数据智能化产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是必要的。此次,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会影响到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但是,只要学校、企业、政府步调一致一起努力,一定能克服难关,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3. 中美贸易摩擦,也促使西部高校对自身制度进行改革,引进人才困难,那么自身培养的人才,也需要适合的土壤让其发展,不能流失。
郭松涛主席在对本次论坛的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研讨会开的非常成功,无论是企业代表、高校代表还是同学们,都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通过本次活动找到对自己工作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都作出突出贡献。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